首页
下载应用
提交文章
关于我们
🔥 热搜 🔥
1
1
2
1'"
3
1'
4
@妖精视觉
5
抖音
6
kN
7
@调研纪要
8
@佛山综合
9
@artag
10
朱令
分类
社会
娱乐
国际
人权
科技
经济
其它
首页
下载应用
提交文章
关于我们
🔥
热搜
🔥
1
1
2
1'"
3
1'
4
@妖精视觉
5
抖音
6
kN
7
@调研纪要
8
@佛山综合
9
@artag
10
朱令
分类
社会
娱乐
国际
人权
科技
经济
其它
宾曰语云被法学教授投诉:严重侵权,“违法犯罪”!
二湘:朱令去世一周年,清华学子控诉清华在朱令案中的冷血和无耻
“上海王”柯庆施之死的真相
毕业论文辅导| 你又不是伞,硕士论文|毕业论文|博士论文|课题论文不行就被硬撑了,靠谱的辅导机构才是晴雨伞!
缺人:60r/次,立结~
生成图片,分享到微信朋友圈
查看原文
其他
“中国海带”:一段关于科技、梦想、坚持的传奇 | 科技自立自强之路
廖洋
中科院之声
2024-11-02
海带,被誉为“长寿菜”
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:
维生素C、蛋白质、钙、铁等
它的药用价值还很高
是生物界出名的碘富集能手
如今海带早已是餐桌上的一道寻常佳肴
然而,在上世纪50年代
它却是许多中国家庭难以触及的“珍宝”
海带是一种冷水性海藻
原产于日本和俄罗斯
而我国海区夏天水温高
且北方海区少氮
并非海带的自然栖息地
当时我国每年都需进口1.5万吨海带
才能满足市场需求
面对这一现状
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
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的
(该研究室今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)
科学家们深感责任重大
时任研究室副主任曾呈奎告诉同事们:
“我们研究海藻的,看到国家还要进口海带
感到羞愧和耻辱
我们应当努力工作
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
让人民吃上我们自己生产的海带。”
曾呈奎深知
只有通过科技手段实现海带的人工养殖
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家进口海带的问题
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
1951年
海带养殖研究小组应运而生
他们以国家和人民的需求为己任
踏上了研究海带养殖的科研征途
▲1957年,曾呈奎在实验室研究海带。海洋研究所供图
传统的海带养殖
要在秋天采孢子和培育幼苗
称为“秋苗”
然而“秋苗”养殖法存在诸多弊端:
海带小、含水量大、
产量低、大部分中途夭折……
这让科研团队陷入了困境
1953年的夏日
一项划时代的农业技术创新
出现
并改变海带养殖业的命运
曾呈奎细心观察着海带的种种变化
突然发现,海带在夏季也能释放孢子
这让他灵光一现——
用夏苗代替秋苗?由海上改到室内?
于是,他们决定挑战传统
尝试在室内低温条件下培育“夏苗”
科研人员自建的一间低温实验室——
“冰箱房”
成了夏苗成长的摇篮
科研人员身着厚重的棉衣
在炎热的夏季里
为幼苗营造了一个适宜的、低温的生长环境
经过无数次的尝试与调整
夏苗终于成功问世!
它们完全避开了杂藻的威胁
延长了生长期
重量和大小都远远超过秋苗
同时也降低了成本
这是我国首创
在室内低温条件下成功培育海带幼苗
▲海洋所研究员蒋本禹向记者展示保存的苗片。廖洋/摄
然而,新的难题接踵而至
山东沿岸的海水营养盐含量少
海带难以长大
如何在大海中高效施肥呢?
在一次火车上的沉思中
曾呈奎找到了灵感——
陶罐海上施肥法
!
利用陶罐的通透性
将无机氮肥溶液装入其中
让肥料通过陶罐壁上的微孔缓慢渗出
为海带提供源源不断的营养
这一创举不仅经济高效
而且减少了肥料的流失
使海带得以茁壮成长
当时的山东水产养殖场
(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前身)
技术负责人李宏基
进一步设计了三竿式小双架施肥方法
二者结合
在威海的两个海区同时进行规模性生产试验
成功获得第一批用人工施肥方法生产的商品海带
如今
这已经成为海洋农业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
它以独特的优势
提高了海带的产量和品质
也促进了海洋农业的可持续发展
1955年
曾呈奎决定组织科技人员
开展海带南移栽培的研究工作
多家单位共同参与
1957年
科研人员证明我国南方部分海域
完全可以栽培生产商品海带
1958年
水产部在大连开办海带养殖培训班
浙江、福建、广东三省派技术人员参加培训
我国正式掀起如火如荼的海带养殖产业浪潮
▲1965年,曾呈奎(右一)向来访的外国科学家介绍海带生长情况。海洋研究所供图
中国的人工栽培海带从诞生到推广应用
历经10年
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
我国海带总产量已达到30万吨干品
是日本和苏联自然海带产量之和的6倍
震惊了世界藻类学界和水产养殖学界
1978年
“海带养殖原理研究”项目
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
海带大规模海上养殖取得巨大成功
这不仅是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经典事例
也为人类开发利用海洋作出了中国的重要贡献
▲海带国审新品种“中宝1号”示范推广。海洋所研究员逄少军供图
70年的耕耘与发展
一代代中国海洋科学家接力前行
我国成为世界头号海带生产大国
“中国海带”已经成为
我国海洋产业的一张亮丽名片
这个来自深海的“绿色使者”
为世界粮食安全编织了坚实的蓝色防线
它不仅仅是一段关于食物的故事
更是一段关于科技、梦想、坚持的传奇
阅读全文请见
书写中国的“海带传奇”
来源:中国科学报
责任编辑:曹旸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轻触阅读原文
中科院之声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{{{title}}}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